7月25日下午,上半年金昌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中心召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金昌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牢“挑大梁、作标杆”责任,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我市连续十四个季度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金昌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岁虎,为我们介绍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金昌市工信局副局长李学渊、国家统计局金昌调查队副队长杨卫东,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以市企融合为基础,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43.75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85.88亿元,增长3.1%。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9.7%。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6.11万亩,增长6.6%;蔬菜产量8.93万吨,增长7.6%;水果产量844.53吨,增长35.4%。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0.91万头,增长24%;牛出栏1.12万头,增长8.8%;羊出栏32.23万只,增长9.2%;家禽出栏19.08万只,增长8.6%;禽蛋产量0.21万吨,增长8.5%;牛奶产量9.79万吨,增长53.5%。
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0.44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从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从产品产量看,镍产量10.3万吨,增长13.9%;铜产量53.96万吨,增长31.3%;黄金产量63.3吨,增长23%;白银产量634.36吨,增长13.4%。从企业效益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3亿元,资产负债率51.5%,营业收入利润率2.6%。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项目投资增长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5倍。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2%。从投资构成看,占全市投资比重60.2%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8%,占全市投资比重28.7%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0.4%,占全市投资比重11.1%的其他费用投资增长3.86倍。从重点领域看,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2.6%。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5亿元,同比增长1.2%。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79亿元,增长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5亿元,下降5%。从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9%,家具类增长11.6%,通讯器材类增长43%,汽车类增长12.5%。
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67.73亿元,增长95%,占全省比重达到47.6%。其中,出口额4.2亿元,增长2.5%;进口额163.53亿元,增长99.6%。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42亿元,增长2.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分别增长26.1%、7%和5%。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4.19亿元,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791.06亿元,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173.14亿元,下降13.8%;中长期贷款460.13亿元,增长25.8%;票据融资157.29亿元,增长38%。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7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3元,增长6.4%。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三涨四降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2%,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7%。
截至6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7.42%。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6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3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56亿元。输转脱贫劳动力0.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0.59亿元。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落实好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力扩围“两新”“两重”等一揽子政策,扎实推动全市经济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向上向好。请问如何评价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有哪些特点?
谢谢你的提问。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排名市州第1,多项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排名市州第4。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双提升、畜禽出栏增长明显的发展势头。二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5%,高于全省12.3个百分点,排名市州第1,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1.8%,是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有色、电力等支柱产业增势强劲,形成有力支撑;主要工业产品持续增量扩产,黄金、白银、镍、铜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是服务业运行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1%。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等行业增加值呈现两位数增长。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5倍,拉动投资增幅11.2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拉动投资增幅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2%,拉动投资增幅14.8个百分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5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3类商品销(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三是进出口总值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95%。其中进口、出口双向发力,分别增长99.6%、2.5%,实现外贸稳中提质。
一是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新设立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5.4%,其中新设立企业增长20.1%,新设立个体工商户增长14.2%,全市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户,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3.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数达163户。二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向好。规上工业民营经济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一是劳务输转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8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7.42%,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6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94%。二是民生支出有效保障。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7%,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6.1%、7%和5%。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和6.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
从以上方面看,全市经济延续向上向好态势。下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紧抓牢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提振信心、强化动能、激发活力,巩固提升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我们关注到,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持续领跑全省。请问工信部门在推动工业经济增长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感谢您的提问,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现代之城的目标定位,积极应对多重挑战,推动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认真落实好生产调度协同机制,精准服务金川集团等骨干企业能产尽产,协调保障佰利联、叶林环保、高能环境等地方重点企业稳产增产,持续助推永昌铜业、菲与宾等新入规企业达产满产,逐户帮扶推动停产企业早日复产达产。1-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分别较全国(6.4%)、全省(10.2%)增速高16.1、12.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十四个市州第一,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91.8%,
(二)狠抓体系牵引强集群。深化产业培育“七大机制”,依托产业链党建联盟,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为“2+4”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6月,“2+4”现代化产业体系154个重点项目开复工145个、开复工率94.16%,完成投资126.9亿元、投资完成率45.3%,实现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25.28%。聚焦有色金属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会同金川集团组建专项工作组,建成含34个项目的动态管理库,目前在库项目开复工率达82.4%,完成投资33.7亿元,时序进度达54.1%;加强同白银、兰州、武威三市及中国机械总院沈阳铸造研究所的战略合作,构建起“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协同+产学研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集群能级持续提升。1-6月,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814.4亿元,其中金昌地区实现产值1200亿元,占比达66%。
(三)加力企业培育强主体。持续健全完善“规下转规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各类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实施动态化、分层分类管理,通过动态监测企业经营数据、发展态势和服务需求,开展“一企一策”定制化培优服务。1-6月,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家;全力支持5家企业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金川集团镍盐公司和镍合金公司申报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高质量发展项目。坚持全面落实干部包抓联企业、“六必访”、政企沟通交流座谈会等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341项,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四)聚焦“三化”改造促转型。围绕高端化改造,推动金川集团羰化冶金及羰基新材料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支持5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真空熔炼脱杂制备高温合金专用镍技术、高温合金专用镍原材料和湿法深度除杂制备高温合金专用基础镍技术等8个工业新产品(工艺、技术)完成备案。围绕智能化改造,谋划储备设备更新项目263个,获4.53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建成5G基站1547个(新增71个),5G网络实现深度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36个,位居全省第四;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档立卡”达100%、转型覆盖率达57%。组织6个工厂创建5G全连接工厂、2个场景打造工业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助力金川集团创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全省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单位1家、首版次软件1个,“工业大脑”建设稳步推进。围绕绿色化改造,重点推进金川集团氯碱高盐废水零排放、鑫华焦化余热回收及中水回用等示范项目。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4.3%,上半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9%。同时培育绿色制造体系,组织6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扎实走好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三条路子,以“拼抢实”的奋进姿态,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决胜“十四五”收官战交出高质量工信答卷。
记者:我市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形势如何?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特点有哪些?
上半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锚定省委赋予金昌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全方位推进市企、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下面我分城乡向大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收入的特点。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7元,同比增长4.8%,绝对额位列全省第四位,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一)工资性收入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积极落实增资政策,推动稳岗就业政策落实,认真落实惠企利民各项措施,以金川集团公司为支撑的重点国有企业发展良好,居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450元,同比增长4.9%,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77.1%,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3%。
(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金昌市出台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打造一系列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消费新场景,有力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产业培育带动经营净收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316元,同比增长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2%,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4%。。
(三)财产净收入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受省属企业及其相关联企业扩大招工、新增就业岗位等因素影响,带动金昌市房租上涨,拉动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181元,同比增长4.9%,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
(四)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金昌市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养老金提标、社会救助扩面成效显著,助推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270元,同比增长5.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9.5%。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3元,同比增长6.4%,绝对额位列全省第2位,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一)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金昌市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充分挖掘市域工业园区带农增收潜力,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拓展农业产业用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临时务工岗位,建立长期务工劳务关系,保障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372元,同比增长6.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2%,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2.1%。
(二)经营净收入支撑作用明显。2025年,金昌市持续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畜牧业发展形势良好,加之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932元,同比增长6.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4%,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7.3%。
(三)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助推农民土地流转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拉动财产净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95元,同比增长7.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5%,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4.9%。
(四)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市积极争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资金,同时,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列为202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转移净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834元,同比增长6.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7%。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同时也看到,居民稳定增收面临压力。下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农产品价格,拓宽财产净收入渠道,推动全市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