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会议距2015年上一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时隔十年,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关键转型期的一次重要战略部署。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未来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核心目标,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全面推动城市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方面实现突破,并具体部署了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韧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等七大重点任务。
对建筑企业而言,本次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蕴含着五大战略机遇,为行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的重要政策框架,其核心在于构建“保障+市场”双轨制住房体系,即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力度,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另一方面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推动商品房市场朝着品质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推动建设好房子”,这标志着住房供给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变为追求“质”的提升。
那么,“好房子”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呢?从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来看,“好房子”需要彻底去除过度的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的商品属性,其核心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居住需求。具体来说,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空间适配性,户型设计要兼顾全生命周期需求,例如预留适老化改造空间、采用可变空间设计等;二是品质耐久性,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管线系统等方面实现长周期保障,降低维护成本;三是环境友好性,融入绿色建筑标准,实现节能、节水、节材与室内环境健康。
市场数据已经证实了“好房子”的需求潜力。中国房产信息集团下属克而瑞 CRIC 数据显示,2023年核心10城总价1000万以上的一手高端住宅成交5.2万套,同比增长10%,且这一增长趋势在2024年得以延续。在三四线城市,品质住宅同样获得市场认可:河南商丘金沙集团深耕本地市场,其开发的“金沙东院”“金沙天悦”“金沙壹号院”等项目,注重居间体验、极致打磨产品,空间流动性强且多元多变,采用了“现代极简”“无边界”风格立面等品质升级举措,实现了开盘即售罄的出色业绩:金沙天悦连续三个月劲销200+套,一举成为商丘单盘,售价比周边竞品高出27%;金沙东院售价比同地段高出70%,并在2023年登榜“全国十大高端作品”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一个非国央企开发的登榜作品。这充分证明了“好房子”在下沉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对建筑企业而言,把握“好房子”机遇需实现三大转型:一是从“施工承包商”向“品质服务商”转型,深度参与前期设计优化与后期运维服务;二是加大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如推广BIM 技术全流程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三是聚焦细分需求,如适老化住宅、高净值人士住宅、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定位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快老旧管线升级、提升房屋安全与灾害防治能力、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这一规划为建筑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存量市场空间。
从市场规模来看,城市更新已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2024年城市更新市场容量约3万亿元,主要集中在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排水防涝提升等领域。据业内测算,“十五五”期间城市项目总容量将达到 20 万亿元,具体分布如下:
全国需投资8 万亿以上(含电梯加装、管线更新、公共空间改造等),2025年将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部分省份已将改造范围扩大至2005年前建成的小区,仅电梯加装一项就蕴含超5000 亿元市场。
综合中央与地方资金、存量房收储、货币化安置等政策,“十五五”期间总投资将达1.5万亿-2万亿元,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住建部计划未来五年新增100万套改造房源,按单套平均投资250万元测算,总投资约2.5万亿元。
未来五年需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近60万公里,总投资约4万亿元,其中智慧管网改造占比将提升至30%;
历史街区、工业遗产等改造投资约2万亿元,如北京首钢园、上海新天地等项目模式将在全国推广。
全国闲置工业厂房转型文创、科创空间的投资约2万亿元,推动产业空间与城市功能融合。
建筑企业参与城市更新需要突破传统施工思维,转变为“综合服务商” 角色。例如,在广州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中建某局不仅承担施工任务,还联合规划院、运营方打造“改造-建设-运营”一体化方案,通过引入产业导入、社区服务等增值服务,实现项目收益多元化。这种模式既符合政策对“城市更新要留得住乡愁、提得升品质”的要求,也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规划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将呈现“城市群引领、县城支撑”的双轮驱动格局,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差异化市场机会。
在城市群与都市圈领域,人口流入与经济活力是核心指标。2024年数据显示,人口净增长省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核心区域:广东增加 74 万人、浙江增加 43 万人、新疆增加 25 万人、福建增加 10 万人。同期 GDP 超 5 万亿元的省份达 11 个,包括广东(14.2 万亿)、江苏(13.7 万亿)、山东(9.9 万亿)、四川(6.5万亿)、河南(6.4万亿)、湖北(6.0万亿)、福建(5.8万亿)、上海(5.4万亿)、湖南(5.3万亿)、安徽(5.1万亿)、北京(5.0万亿)。这些区域的城市群建设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交通一体化,如长三角的跨城轨道交通、珠三角的城际快速路网,预计未来五年投资超3万亿元;二是产业协同平台,如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合作园区,需要大量标准化厂房、研发楼宇等建设;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补短板工程将释放约 1.5 万亿元市场。
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同样潜力巨大。2024年全国 GDP 超千亿的县城达 62个,其中江苏22个、浙江11个、山东5个、福建5个、安徽2个、陕西2个、湖北1个。这些强县以全国1.2% 的陆地面积、4.5% 的常住人口,贡献了7.6%的GDP和10%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典型如昆山,2024年GDP达5380亿元,超过7个省会城市,人均GDP 突破24万元。县城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新建机会,县城道路建设、管网铺设、厂房建设、县域商业综合体、乡村振兴等,据测算,“十五五”期间县域城镇化直接投资将超 5万亿元。
建筑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策略:在城市群聚焦大型综合项目,发挥技术集成能力;在县城市场则需注重成本控制与本地化服务,如与县域国企合作开发保障房、参与市政小项目打包运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要求“加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这一规划为建筑企业开辟了“建筑+数字”的融合新赛道。
一是数字底座搭建:包括城市级物联网平台、算力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未来五年城市数字新基建投资将超4万亿元,其中建筑企业可参与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智能杆塔施工等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数据中心作为数字底座的核心载体,其建设热度持续攀升。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项目数量达 1900 项,同比增长21.3%;按照这一增长态势,预计2024全年项目数量将突破2400项。在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机架规模和投资规模也呈现显著提升。2023年,全国新增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300万标准机架,同比增长18%;全年数据中心行业总投资超5000 亿元,同比增长 25%。
二是治理场景数字化:如智慧交通(智能信号灯、停车诱导系统)、智慧安防(社区监控联网)、智慧市政(管网漏损监测)等。以上海为例,其“城市大脑”项目已实现2000余个治理场景数字化,单个区的年度改造投入超5亿元,全国同类项目市场容量预计超3万亿元。2023年8月,隧道股份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低速作业车时空”数据产品交易签约。“低速作业车时空”数据产品是隧道股份挂牌的首个数据产品,支持对后方社会车辆进行提前预警和引导,实现车路协同效果,全面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三是建筑本身智能化:从设计阶段的数字孪生建模,到施工阶段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再到运维阶段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全链条智能化改造需求爆发。作为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融合的核心方向,“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迎来加速期。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与建设指南,从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布局到应用场景试点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撑。据行业测算,随着车路协同技术成熟度提升及规模化落地,该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2万亿元以上,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着重强调“推动城市动能转换”“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而新型工业化作为城市经济活力的核心支撑,正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城市发展的 “人、城、产业”三角关系中,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关键纽带。2024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0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4.7%,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0%,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7.6%。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0%,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8个百分点,这组数据直观地印证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也为建筑与产业的协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建筑工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从厂房及建筑物竣工面积来看,其从2020年的4.85亿平方米增长至 2024年的6.91亿平方米,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2024 年中国建筑的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达到7216亿元,同比增长16%,这一增长有效抵冲了房建业务的下滑,充分彰显了工业建筑领域的强劲发展潜力。具体而言,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带来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新能源建设的持续推进催生了大量厂房及配套设施的建造需求,AI 机器人产业的兴起也对专业厂房和研发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一系列的发展态势,为建筑企业介入产业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窗口。新型工业化带来的建筑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绿色工厂建设需求旺盛。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工业建筑需满足节能、节水、废弃物资源化等要求,涉及厂房光伏一体化、雨水回收系统、绿色建材替换等多个领域。其二,产业园区升级需求迫切。传统工业园区正加速向“产城综合体”转型,需要配套建设研发中心、人才公寓、商业服务等设施。以长三角某国家级经开区的“二次开发”项目为例,建筑企业不仅承担了厂房改造任务,还参与了园区能源站、地下管廊的投资运营,实现了从单纯施工到综合服务的延伸。其三,工业遗产活化需求凸显。全国约5000处工业遗产亟待改造利用,如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等项目,这类项目兼具历史保护与商业运营需求,市场总容量超过1万亿元。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勾勒的城市发展新蓝图,对建筑业而言既是转型号角,更是能力考验。在把握五大战略机遇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构建“能力提升”与“风险防控”的双重保障体系:既要加速技术升级(如智能建造普及)、模式创新(如城市更新 PPP 模式)和生态整合(如跨界联合科技企业),筑牢城市发展的技术与服务根基;也要高度警惕地方财政承压下的资金风险,通过建立项目资金评估机制、创新“使用者付费”回报模式、优先参与财政状况良好区域的项目等方式,实现稳健经营。
城市更新不是修修补补、花点钱,是要改造宜居小区、社区、街道、城区、城市,乃至区域,请看下文。
今天(7月26日),2025世界泳联世锦赛跳水混合团体决赛,由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和曹缘组成的中国队发挥出色,以466.25分领先第二名39.95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世锦赛中获得的首枚金牌。©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下乡帮扶人员吃饭打68张白条欠2.8万元,老板讨要5年未果,官方通报:已结清,其他问题查实后将依法处理!签字人:深感惭愧
据极目新闻,7月24日,读者苏女士向记者反映,她的父母原本在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开餐馆,四五年前县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下乡帮扶时经常在餐馆吃饭,打下了68张白条,共计餐费28285元。
疑因驱赶野生猕猴,游客与工作人员冲突,黔灵山公园回应:猕猴过量,为保护游客不伤害地驱赶
7月25日晚间,有IP定位在贵州的网友发布了一则争吵视频,称有外地游客见黔灵山公园的环卫工驱赶猴子,便谩骂环卫工。相关视频显示,在一景区道路上,一男子不顾众人阻拦,指着一身着橙色背心的工作人员质问,“我们1600公里过来看猴,你打它?二级保护动物你不知道吗?
#谭爷爷将火炬传给功夫巨星成龙!登顶笋子塔,世运之火闪耀熊猫家园,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氛围推到高潮,成龙对着镜头点赞:大家加油
自古胆大吃四方 胆小苦一生 财发狠心人你前怕狼后怕虎 怎么吃江湖这碗饭#路虎揽胜 #路虎揽胜改装 #成都路虎改装 #土石方工程 #路虎
战术被彻底击碎#宫鲁鸣 #中国女篮 #大话手游热点 #大话西游手游 #大线万次播放
老挝军方7月26日发布紧急通报称,老挝军队在老挝占巴色省与泰国乌汶府交界地区“与数名非法越境的柬埔寨武装人员激烈交火”,拘捕10人并缴获武器。#泰柬冲突 #柬埔寨 #老挝 #老柬边境 #泰国
公开简历显示,刘芝茵,女,汉族,1976年8月出生,江西永丰人,大学学历,1999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山东20岁男生失联一个月,最后定位在妙瓦底,曾发语音“接我们的人带着枪”,“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近日,来自山东的付女士发视频称,20岁的儿子被人从青岛骗到了缅甸,至今杳无音信。7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青岛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厅局级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等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只能在2个区间申请。
洪水涌入县城一金店首饰被冲走,店主:价值上千万,已捡回少数,保险柜仍未找到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7月25日,陕西吴起县受洪灾影响,县城北洛河边部分商铺进水。网友发帖称,该县碧桂园翡翠公馆小区门口一家老凤祥门店内金银首饰被冲走,洪水退后,有人在金店附近捡首饰。
泰柬冲突爆发后的第二天,泰国代理总理的一席话令所有人出乎意料。这次的冲突最早爆发在泰国与柬埔寨边境地区。按照泰军的说法,是柬军先开的火,后来才开始了反击,并出动了F-16战机对柬军的军事设施进行了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