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NineGame Sports)官方网站-开启九游新时代

楼宇科技:竞逐智慧建筑新赛道-九游娱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楼宇科技:竞逐智慧建筑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07-21 内容来源:网络

  

楼宇科技:竞逐智慧建筑新赛道(图1)

  走进位于上海青浦的美的全球创新园区,如同置身于“森林之中的科技之城”。玻璃幕墙之间绿意蔓延,花园与绿墙交相掩映,从远处眺望,两座L型建筑相互搭叠,好似“漂浮”在森林之中。

  “九游娱乐有哪些推荐的游戏?”

  办公区的“绿色”更具科技底色: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与室内人员数量实时调整温湿度;会议室在预定时间内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电梯系统在AI加持下,可以给每位乘梯人分配最优轿厢,减少等待时间……

  这座园区的智慧建筑系统,由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以下简称楼宇科技)操刀,是展示其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样板间”。园区不仅集成了其在机电系统、楼宇控制、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前沿技术,也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多样化智慧建筑场景。

  作为美的集团ToB业务板块的重要一环,楼宇科技成立以来持续推进从设备供应向系统解决方案与平台服务的转变,并加速将成熟的智慧建筑方案推向广阔的全球市场,在“双碳”目标、城市更新、中企加速出海的多重机遇交汇中,楼宇科技正催化出商业中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美的着力开拓B端市场,已从家电行业突出重围,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过去5年,美的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未来3年还将至少投入500亿元研发基金打造更宽阔的科技“护城河”。

  美的楼宇科技的前身为“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该部门于2020年11月启动战略转型,聚焦暖通及楼宇智慧生态集成解决方案;同年并购菱王电梯,布局电梯完善楼宇生态;2021年加速楼宇领域战略布局,升级为“楼宇科技事业部”。

  2022年,自研数字化平台iBUILDING的发布,意味着楼宇科技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去年年底,楼宇科技正式收购东芝电梯中国业务,加速对智慧建筑领域的生态布局。

  此外,美的不断通过全球并购完善B端生态布局,相继完成对意大利Clivet、德国库卡、欧洲ARBONIA AG气候部门等企业和部门的收购,在电梯技术、能源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等核心领域建立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的50.9%,其中运行环节占比超过四成。而在建筑运行的能源消耗中,暖通、电梯与照明系统三项就消耗70%以上。“双碳”背景下,老旧建筑的节能化改造不仅是政策所向,更关乎运行“账本”。

  为用户降低能耗费用上最具感知力的部分,恰恰是美的楼宇科技所擅长的:依托自身的研发制造能力,楼宇科技在暖通、电梯、楼控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服务经验与客户基础;iBUILDING云平台则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方案的系统集成优势。

  以楼宇科技改造的上海花旗大厦为例:这是一座已有近20年历史的商业楼宇,设备老旧、能耗居高,团队仅用120天,就完成了建筑的绿色更新改造。

  团队通过数字仿真技术,模拟建筑的全年冷负荷,再结合大厦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分析后发现:建筑的总制冷量相比原先设计可减少400冷吨,相当于少装1270台1.5P家用空调。

  而在大厦制冷机房改造升级设计时,为了打造节能性最优的解决方案,团队将原设计的燃气溴化锂机组更换成美的“鲲禹”电制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再通过搭载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温、智能启停、智能控载等功能,每年节约建筑运行成本超300万元。

  同时,大厦接入了iBUILDING云平台,全面覆盖楼宇环境、楼宇自控、照明系统等,能够满足大厦能耗管理、负荷控制和高效运维的需求。

  “建筑或不再是一个固定物理空间,而是拥有数据感知和智能调节能力的有机体,能够依托数据实现‘自我生长’。”楼宇科技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市场总监谢翠华表示。

  据悉,iBUILDING云平台目前已接入超680万台设备,集成了多个子专业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场景控制。

  这种“生长性”也正契合了当前行业对于新型建筑能源系统的探索方向。“新型建筑能源系统,就是以低碳技术与数智化手段为支撑,通过统筹多类型新型能源,结合建筑本体节能和终端用能设备,形成智能化、低碳化、可持续的建筑能源网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伟介绍。

  “楼宇科技的数智‘碳’索的理念与新型能源建筑系统的探索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徐伟说。

  基于“技术+平台”的整合能力,近年来,上海花旗大厦、北京中关村鼎好大厦DH3等项目的绿色更新改造相继由楼宇科技团队担纲,方兴未艾的城市更新对美的楼宇科技来说,是机会和风口。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出台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到,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中国城镇化即将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既有楼宇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换代。在大量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以智能、低碳、可持续为特征的智慧建筑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接口”或将迎来新的行业风口。

  据中研普华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慧建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万亿元,2030年则有望达到3万亿元。对美的来说,这不仅是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更是“把握时代脉搏”的转型突围。

  在7月初举办的美的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氟机空调新品MDV9系列发布了一项极具应用潜力的产品特征——“设备加装配件后,可在1小时内实现直连光伏”。这项技术突破源自楼宇科技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

  “我们调研过多地用户,发现办公建筑的空调使用峰时与光伏发电峰时高度吻合,用户对消纳光伏电力有强烈需求。因此,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产品研发。”楼宇科技事业部氟机研发主任罗彬介绍。

  从“设备为先”转向“以场景定义服务价值”,是美的楼宇科技研发体系变革的核心。

  “过去只做设备时,更关注能耗本身,现在作为楼宇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必须从用户的直接及潜在需求出发,重构研发体系。”楼宇科技事业部战略业务总经理杨鹏宇表示,当前,楼宇科技重点聚焦智慧园区、医院、工厂、连锁餐饮和酒店等典型场景,不仅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还推动与用户共创个性化的空间应用。

  美的自收购菱王电梯后,就将电梯研发、制造与维保等全产业链整合进智慧楼宇业务中。为解决在高端市场的品牌认知问题,楼宇科技在去年年底进一步将东芝电梯(中国)纳入麾下,补齐品牌短板,以期能够在华东区域的核心市场实现突破。

  在楼宇科技看来,东芝电梯在高端写字楼、别墅等场景中拥有极高的用户认可度,以其为切口,美的的智慧楼宇服务方案有机会进入这些用户的选择范围。

  “从底层技术上,我们与江森自控、霍尼韦尔等国际头部企业差距并不大,但在服务场景的丰富性和品牌力的沉淀上美的还需要时间,这是我们目前要寻求的突破。”解决方案与交付机电项目经理张玉霜认为。

  “世界很大,每个地区的市场需求侧重点都不一样,我们必须因地制宜,让业务实现在地化。”杨鹏宇道出了楼宇科技布局海外要面临的市场复杂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智慧楼宇市场的快速扩展,美的集团在智慧楼宇领域加快了国际化布局,重点瞄准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和拉美五大海外区域。

  在欧洲,美的凭借高效整合与精准并购,已在热泵与供暖市场建立起强势地位。杨鹏宇介绍:“我们在意大利和波兰的热泵系统市占率一度达到60%,稳居第一。”

  面对欧洲市场的高标准、高门槛,美的坚持当地研发、当地制造,既强化了成本和供应链优势,也保留了欧洲品牌在设计、品质和客户认知上的独特价值。

  与此同时,楼宇科技在中东市场的动作也在提速。近年来,中东因其高温干燥气候和飞速发展的地产市场,对智慧楼宇与节能设备的需求持续高涨。“别的地方要烧洗澡水,中东不少国家要想办法给洗澡水降温。”一位工作人员描述起中东市场的业务差异性。

  2024年,楼宇科技组织中东地区的考察团到访中国,实地了解美的在楼宇控制、冷站集成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与交付能力。“要让他们看到中国企业不仅能制造,更具备设计方案和专业服务能力,这是赢得信任的关键。”一位海外项目经理说。

  而在新兴的东南亚市场,工业园区和商业体的建设需求持续增长,楼宇科技正在同步推动本地化研发、制造和服务能力提升。

  2024年,美的楼宇科技成功中标新加坡最大的政府组屋集中制冷项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类场景是目前美的楼宇科技所欠缺的,我们希望从这类海外业务的场景中积累经验,未来或将用于中国市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我们不会照搬已有的模式,而是深入洞察各地建筑场景与市场机制,用最合适的方案赋能当地。”杨鹏宇分析。

  目前,楼宇科技的海外业务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对象涵盖城市更新、产业园区、交通枢纽、教育医疗等多类场景。全球业务的深入拓展不仅让楼宇科技积累了更多国际项目的交付经验,也让“智慧建筑的中国方案”成为“走出去”的中国制造力量。 (本报记者莫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