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快速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专业护理员缺口达千万级。与此同时,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对健康监测、精神慰藉等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爆发,传统人力密集型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亟需科技赋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为智慧养老产品发展提供了可能,但当前智慧养老产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如何将技术转化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用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养老产品是融合智能终端、平台和服务,具备“自动检测-智能分析和评估-主动报警或干预”功能,应用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和政府养老事业等场景的解决方案。其特点是由多要素组合而成,需依不同场景实现不同功能,并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条件。具体分类包括:
- 居家养老智慧产品:如智能床垫、防抖餐具等,满足居家安全与生活便利需求。
- 产品:已形成健康管理类、老年辅助器具类等八大类产品,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等少数产品用户接受度较高,部分产品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 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集中分布于东中部地区,多聚焦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领域。
- 用户反馈:供需匹配度、支付意愿、产品质量和价格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
- 杭州富阳“空巢老人安全守护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空巢老人安全监测,降低意外风险。
- 日本RakuRaku系列手机:聚焦适老化设计,简化操作,满足老年人基础通讯需求。
- 欧洲Marta居家养老智慧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匹配护理资源,提升服务效率。
这些案例表明,智慧养老产品发展需精准挖掘需求、实现技术跃迁,并确保价格适宜、普惠可及。
- 企业层面: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探索可持续盈利模式。
- 社会层面:培育积极老龄化共识,加强老年群体数字素养教育,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
智慧养老产品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努力,让科技真正长出温度,实现从“概念期许”到“价值创造”的蜕变,温暖老年人的暮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