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住区和住宅智慧化水平,是构建智能高效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发展智慧住区、开展数字家庭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聚焦共享协作,打造一体化智慧生态系统。数字家庭是智慧住区的最小细胞,智慧住区是数字家庭建设实施基础。要注重智慧住区与数字家庭的协同发展,打造服务管理联动的有机生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以住宅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加快构建跨终端共享的统一操作系统生态。进一步加强智能信息综合布线,加大住宅和社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满足数字家庭系统需求的电力及信息网络连接能力。
聚焦场景落地,满足全方位智能服务需求。持续完善智能产品在社区配套设施和住宅中的设置,努力构建“无处不智慧”的生活场景。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等自助服务终端在住区布局,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引导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对传统家居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居民服务便利性、可及性。积极顺应消费需求变化,不断提高商业质量,发展智慧商圈,持续优化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场景和智慧管理,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聚焦风险防治,构建多层次安全治理体系。以住区和住宅智慧升级为契机,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做到第一时间感知隐患、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建立健全数字赋能、多方参与的住区安全治理体系,强化对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住区消防车通道、安全疏散体系等隐患防治,鼓励对出入住区人员、车辆等进行智能服务和秩序维护,提升城市住区韧性。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等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提升智能家居设备的适用性、安全性,满足居民用电用火用气用水安全需求。
力,形之所以奋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城市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信息平台建设为牵引,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紧贴“安居”“宜居”两大方向,把发展智慧住区、建设数字家庭作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不断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新提升。
近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发行。
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占地约10万平方米。改造前楼体破腐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水电缺口较大,无消防安防等安保系统,缺少便利性生活服务。2018年,通过市场化趸租改造和一体化整村更新,完成改造100余栋公寓,累计服务青年住户逾万人。
针对近期低温天气,甘肃省兰州市供暖部门除持续提供稳定供暖服务外,还利用在线监控、可燃气体检测车等先进设备,对重要输供气管线和设备开展精细化巡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供暖安全稳定。
在除夕夜千家万户围坐共享团圆饭之时,福州中城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餐厨垃圾处置车间内,工作人员陈勇正与一台“罢工”的设备较劲。
近日召开的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着力构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四梁八柱”(新模式、新城建、新建造、新型城镇化,党的建设、政策法规、人才队伍、规范标准、数字住建、“十五五”规划、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奋力谱写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