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战场,20m/s 级高速无人机可在 30 秒内突防 5 公里防线;在边境线上,伪装成鸟类的微型无人机集群正试图突破传统防御体系。面对这些 低慢小 目标的威胁,西安知语云科技自主研发的 0.5m 级激光打击系统以 毫米级精度、毫秒级响应 构建起低空安全新防线,标志着反无人机作战进入 光速拦截 新纪元。
西安知语云科技研发的激光防御系统,创新性地构建了 感知 - 决策 - 执行 全链路闭环体系。其核心搭载的千瓦级脉冲激光器通过独创的 光子聚焦 算法,可在 150 米距离内实现光斑直径小于 1 毫米的精准聚焦,能量密度达到 10^12 瓦 / 平方厘米,足以在纳秒级时间内气化无人机核心部件。配合雷达光电无线电激光一体化监测跟踪打击转台,系统可在 0.3 秒内完成目标识别、轨迹预测与激光发射的全流程响应。针对 20m/s 的高速目标,动态预测打击系统通过六自由度弹道预测模型,可提前 0.4 秒预判目标轨迹,并以 0.02 秒的光束指向调整速度,确保激光束始终聚焦目标核心部件。
在西北某军事基地的压力测试中,该系统面对采用数字射频存储器干扰的高速靶标集群,成功实现 97.6% 拦截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单套设备可覆盖 50 平方公里区域,10 秒内完成从发现到摧毁的全流程。实测数据显示,在 150 米距离下,系统可在 0.8 秒内烧穿碳纤维复合材料,对铝合金结构件的熔毁时间缩短至 0.3 秒,单次拦截成本仅为传统导弹的 1%。
:在某国际机场部署后,系统构建 3 公里半径动态管控圈,误报率较传统方案下降 87%。面对伪装成鸟类的微型无人机集群,多光谱特征分析与动态轨迹预测技术将拦截率提升至 97.6%。
:在边境试点项目中,系统联动电子干扰设备形成 致盲 + 毁伤 双重防护,成功拦截多型侦察无人机,非法越境无人机拦截成功率达 100%。
:在核电站周边,固定式系统实现 7×24 小时动态管控,通过多光谱特征分析精准识别挂载导电物体的穿越机,定向清除输电线路隐患。
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支持车载、舰载、固定站等多形态部署,机动平台可在 12 分钟内完成阵地转换;通过 IP68 防护等级与 - 55℃至 65℃宽温域设计,在高原、海岛等极端环境下持续作战;创新的大气补偿算法有效修正雾霾、雨雪等气象干扰,恶劣天气中仍保持 92% 的有效毁伤距离。
随着技术持续迭代,该系统正推动低空防御向 全域感知、自主决策、协同防御 方向升级。量子雷达技术的引入将探测精度提升至纳米级,动态聚焦算法可提前 0.5 秒预判目标轨迹。便携式设备将用于应急响应,而量子通信技术的融合将实现跨区域防御网络联动。
这套融合人工智能与激光科技的防御体系,不仅为低空安防提供了终极手段,更以模块化设计与场景化创新,推动中国在定向能防御领域跻身国际前列。从机场空域到边境线,从能源设施到大型活动,激光武器正以光为刃,守护着每一寸空域的安全。当 3000W 激光束以光速撕裂来袭目标,当智能算法在毫秒间完成威胁判定,中国方案正在重新定义低空安全的技术标准。